News and information
發布時間:2021/12/30 11:25:00 瀏覽次數:
一、編制背景及政策依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作為全市專項規劃,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支撐“三市兩地一樞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總體部署,市科技局認真履行部門職責,自2021年以來,成立了規劃工作組、文本起草組和專家咨詢組,精心組織全力推動。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規劃》編制工作。市領導同志多次過問編制進展情況并提出指導意見。二是圍繞我市科技創新規劃重大戰略問題組織規劃前期調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科技管理與科技政策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光及其團隊等10 余位國內知名專家全程參與,研究成果形成資料匯編。三是加強對接銜接。《科技創新規劃》與《四川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巴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緊密銜接,與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規劃編制工作加強協同,將各縣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納入規劃編制工作體系加強市縣區聯動。四是市委召開了四屆十二次全會,研究部署科技創新工作,出臺《中共巴中市委關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規劃文本編制打下堅實基礎。
二、發展導向:“1個定位+5個目標+5個原則”
“1個定位”
圍繞建設省級創新型城市工作主線,堅持“三市兩地一樞紐”戰略定位和“兩主三基、四向發力”總體工作思路,把創新作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巴中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5個目標”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以區域性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為引領的區域科技支撐力量體系基本形成,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科創人才“飛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科技創新投入明顯增加。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2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以上,財政支持創新和企業積極投入創新的科技創新投入局面基本形成。
創新要素聚集度明顯提高。產業園區以及國家級產業基地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群體量質雙升,創新創業體系、共享創新平臺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日益完善,飛地研發支撐顯著。
科技創新生態更加優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創新創業政策體系更加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創新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新價值得到有效體現,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形成支持創新、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和社會氛圍。
融合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秦巴山區協同創新積極深入推進,全面融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別是積極參與西部科學城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協同創新平臺和創新聚集區初步形成,對外科技開放合作層次不斷提升。
“5個原則”
堅持重點突破,加速特色創新。緊緊抓住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圍繞全市“1+3”主導產業(文旅康養首位產業,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集中資源、著力突破,精準推動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和創新要素高效集聚,培育新動力、增創新優勢,促進特色優勢資源轉化為帶動巴中發展的資本,推進高質量發展。
堅持人才為本,強化企業主體。抓住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人才為本,積極構建為我所用的多層次創新人才隊伍,探索共享使用、短期引進、項目引進等多種人才使用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體系化、任務型協同創新體系。
堅持開放合作,促進協同創新。順應集聚、集群、集約的現代創新發展趨勢,堅持市場導向,放眼全球配置創新要素和資源,積極主動融入多層次區域創新網絡,提高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堅持科技為民,服務綠色發展。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重視巴中綠色生態的價值轉換工作,把“科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以科技創新支撐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民富裕、生態美麗的有機統一。
堅持服務發展,支撐全面創新。堅持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行業、產品、品牌、組織、模式等全面變革,構建區域多層次、個性化自主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走出后發地區創新驅動綠色崛起的新路子。
三、主要內容:“4大產業布局+7大重點任務”
“4大產業布局”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規劃》提出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加強產業技術攻關。
食品飲料圍繞糧油加工、肉奶制品加工、調味品加工、果蔬制品加工、水果加工、休閑食品與軟飲料加工、優質白酒、茶葉精深加工、核桃精深加工等領域開展研究,形成新技術新工藝10-20項,開發新產品20個以上,引進、研究集成應用新裝備 10-20臺(套),制訂技術標準與規程10-20項。
生物醫藥圍繞丹參、杜仲、芍藥、黃精4個主導品種和天麻、枳殼、金錢柳、金銀花、川明參等大宗品種種植及精深加工開展研究,新培育品牌優勢企業2-3家,新增生物醫藥國家發明專利5項以上,開發中藥新產品5-10個。
新能源新材料圍繞先進高分子材料、功能性無機非金屬材料、綠色建筑材料、清潔能源開展研究,突破新材料重大關鍵共性技術10 項以上,開發高附加值先進材料產品5個以上,培養壯大龍頭企業2家以上,打造先進材料研發平臺2個以上。
文化旅游推進文化、旅游、體育與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融合創新發展。建成1家以上特色鮮明、管理規范、示范性強的省級及以上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5個左右具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和知名品牌,培育2家以上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企業。
“7大重點任務”
一是建設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和建設院士專家創新園,推動巴中經開區建設為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和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二是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加強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加快創新產品開發,提升創新品牌價值。
三是培育建強創新主體。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企業,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2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0家以上。增強高校院所創新能力,發揮創新孵化載體作用。
四是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秦巴山區畜禽資源保護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巴中市重點實驗室5家以上 。新增工程實驗室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10家、產業技術研究院5-6家、企業技術中心10-15家。新增國家創新創業載體1家,省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達到10家以上,全市孵化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
五是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拓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勵機制。實施 20項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項目,遴選支持20個成長潛力大、對產業額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創新產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超過5億元,培育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3家以上,技術轉移示范企業備案 30 家,培訓技術經理人200人次。
六是提升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水平。提升農業產業發展科技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和裝備應用推廣,完善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育成新品種3-5 個,開發新技術 10 項、新產品 300個、新裝備 10 臺(套),制定技術標準(規程)10 個左右,示范應用新品種20 個、新技術 20 項。
七是大力發展民生科技。深化社會事業領域科技應用,強化綠色低碳發展科技支撐,提升社會治理科技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