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formation
發布時間:2020/07/22 09:47:00 瀏覽次數:
——恩陽區七年民生事業發展紀實
改善民生一直是恩陽區委區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3年,恩陽建區伊始,民生事業存在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欠賬大等現實困難。
攻堅克難,奮力前行。七年來,恩陽區切實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核心職責,加壓奮進、苦干實干,全面推進民生事業快速、穩步、健康發展,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A 基礎設施加快推進
群眾利益無小事,百姓福祉大于天。恩陽區始終把改善民生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城鄉低保、教育事業、養老等中心工作,讓一件件民生實事實實在在落地。
“醫院修好了,家門口就有華西醫院醫生坐診看病,再不用提前預約掛號,趕往成都華西醫院了。”在恩陽區人民醫院,患者胡桂蓮高興地說。恩陽區人民醫院是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區域聯盟醫院,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七年來,恩陽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修醫院、強交通、建學校……事關民生的項目在恩陽大地如火如荼加快推進,進一步夯實了民生之基,極大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建區以來,恩陽區堅持“補欠賬、強弱項、打基礎”的工作思路,精心編制民生項目17個,落實落地3個,共爭取到位各級各類民政民生資金11.5億元,民生保障能力不斷提高;新建和改擴建敬老院17所,建成城市社區、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2個,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個;到位棚改專項補助資金10.61億元,完成城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24426戶;建成全區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在線監控平臺,對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實施24小時在線監控;新建、改擴建校舍3萬平方米、運動場14萬平方米,城鄉教育環境、辦學條件升級改善。
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群眾不再看病難看病貴;辦學條件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孩子受益;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網全面鋪開,全區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一份份“民生大禮包”,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B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
“今年打工回到柳林鎮,看到老家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十分人性化,比如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建設了停車場、廣場、公共廁所,足見黨委政府特別用心。”柳林鎮居民李國梁說,“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就提升上去了。”
柳林的嬗變,是恩陽區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一個縮影。七年來,恩陽區按照“規劃引領,鎮村一體;產鎮相融,統籌發展”的思路,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建立了聯合執法機制,重點對城市揚塵、餐飲油煙、“散亂污”企業等領域不定期開展集中聯合整治;深入推進河(湖)長制,緊扣河長制“六大任務”,做實“五大行動”,圍繞“四張清單”、河庫“清四亂”,明確各級河段長和河段警長598名,留住一方清水;全面落實農村保潔員制度,配備農村保潔員733名;建戶廁1.4萬戶、公共廁所57座,積極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縣。
一項項舉措,一條條措施,著實讓百姓的生活逐漸變得美好幸福。
C 政策兜底保障民生
上八廟鎮來鳳村村民佘東濤早期離異,由于肢體二級殘疾,只能從事簡單的勞動,還要供兒子上學,生活困難,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無法通過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脫貧。
“通過政策兜底,每人每月275元,加上每月110元的殘疾護理補助和養的雞、豬,2018年,我家順利脫貧。”佘東濤說。
事關民生,事無巨細。低保兜底只是恩陽區讓全區百姓享有基本保障、共享發展成果的一個縮影。七年來,恩陽區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積極發揮補短板、兜底線的作用,鋪開了一張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網。
七年來,恩陽區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堅持擴面、提標雙著力,將全區所有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度殘疾人等“難脫貧、易返貧”的特殊群體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切實抓好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面落實“兩線合一”政策,實現精準扶貧低保兜底19172戶43769人。
抓實低保專項整治。出臺《恩陽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細則》,先后10次開展低保專項清理整治規范工作,全面實現“五個一”和“五化”,對全區6000余名干部職工家庭享受低保的情況實行了零報告制度,共清退城鄉低保對象8875戶18570人。
強化陽光救助服務。在所有鎮(街道)建立了扶貧救助中心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窗口,農村醫療救助累計年人均救助水平從建區前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增長87.5%;城市醫療人均救助水平從1000元提高到2000元,增長100%;共對50907人次進行城鄉醫療救助,救助資金7234萬元;實施臨時救助42566人次,救助資金3566.22萬元;資助參保29993人,資助金額420.99萬元。